Warning: mysql_query() [function.mysql-query]: Access denied for user 'ODBC'@'localhost' (using password: NO) in D:\104.233.129.55\www.yuzhaishuku.com\modules\article\class\package.php on line 447

Warning: mysql_query() [function.mysql-query]: A link to the server could not be established in D:\104.233.129.55\www.yuzhaishuku.com\modules\article\class\package.php on line 447
第597节_靖明_历史军事_御宅书库
御宅书库 > 历史军事 > 靖明 > 第597节
    “都说了,旨意还没下来!话说你不说家财万贯了,千贯总有吧?你儿子不是在考举人吗?着什么急?”
    “嗐!我家老三若有望中举,自然是留在大明。可我家那老二,一直考不上秀才啊!我就做点小生意,想让他结个好亲事也不容易,如今好歹是那东瀛大家之后,还能去东瀛做官的话……”
    在大明庞大的人口基数和如今推行了这么多年的新学制之下,识字人口数正在不断增加,但科举各级录取名额毕竟有限。
    如今像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高不成低不就,是在大明就过上普通的一辈子,还是抓住机会去矮子里鹤立鸡群?
    紫禁城那边,朱厚熜也没想到夏言和唐顺之给他来了这么一出。
    这其实不在计划里面。
    情况是因为形势而决定的,朱厚熜有点啼笑皆非。
    “……这也是无奈之举。”严嵩也感慨不已,“倒没想到,偏远小国反倒蓄养了诸多死忠武士,悍不畏死者众。王师要快刀斩乱麻,也只能这样了。”
    朱厚熜倒是知道一些所谓“武士道”,而大明兵锋冷峻,又确实是奔着铲碎东瀛如今权贵根基去的。
    人家知道必无幸理,自然就只剩下两种选择:要么死战到底,要么像宗家一样甘心臣服、任由摆布。
    “为何不用来奖励那些贫苦百姓中的顺民俊杰?”
    “陛下……这自然已经是剩余的了,又或者是一些必须由大明好生控制住的重要家族。”严嵩替夏言他们解释了一下,“夏公瑾不是说了吗?那东瀛义子、养子盛行,是能传袭家业的。由东瀛贫家子为婿,按他们的习俗便会视自己为子,那可不便于将来改变他们的想法。相反,我大明百姓为婿,人家能托付家业,大明婿却不会改姓改宗啊!”
    “……也是。”朱厚熜摇了摇头,“那这件事就由礼交部去办吧。”
    “奏报上说了,数十年乱战之下,东瀛男丁远少于女子。如今只由海船远航运来的,只能是这些可以借之暂时治理已克国土的当地大家。臣以为,还能再于《明报》上刊载捷报,细述多年乱战之余如今东瀛百姓惨状。田土荒芜,男丁稀少,女子多不得嫁……”
    朱厚熜也有点麻:“你们看着办……”
    只怕也确实是实情。
    近百年“战国”下来,死多少人?
    如果后面整个都拿下来了,天下安定,当然是要重新开始大规模恢复生产。
    夏言他们在那边看到了实情,用出这一计也很正常。
    需要通过大明俊杰来消化的一些投诚贵族之家,直接把人送来配婿借种。
    还有不必要花费这成本的大量民间家庭、贫家女子,这种阵势一传开,那就是彻底没条件了。
    你就算只想过去种地也行,反正那边讨个老婆很容易。
    被送过来的大多姿容姣好、细皮嫩肉,传到那些光棍农民那里只怕也臆想的是如此:去了之后,也有花容月貌的老婆?
    而因为汉人身份,将来在那边自然也是极其抢手。伸出来的孩子,读书、考举都会优先吧?
    没得说,战事顺利,虽然还没最终得胜,但已经准备留在那里的夏言率先用东瀛的“人力资源”对整个大明开始释放“大色诱之术”。
    朱厚熜又看向了杨慎,笑了起来:“非常之时,古来未有之功业,用修就不用在意这些细节了。反倒是石见银山已到手,接下来再运军需过去,就能拉银子过来了。东瀛新国未建,这生意却可以先做。这个年,用修能过得安心些吧?”
    杨慎是受到比较大冲击的,毕竟是有计划地“贩运东瀛婢”。
    虽都是直接与大明为敌的权贵之后,但毕竟有悖“仁义”。
    不过皇帝说的也是实情,王师已经进入了以战养战的阶段。虽然粮草因为占领区的治理效率还不能完全自给自足,但那银山可以一刻不停,买卖已经可以开始做了。
    很自然,征倭大军里,必定也已经有一些将卒准备好就留在那边。
    从此刻开始,他们也是为自己将来的利益而战了。
    此时此刻,严世蕃刚到陛下所说的大阪湾,这里如今主要被本地人叫做难波。
    他很是遗憾,紧了紧冬衣就说道:“轰一轮完事。本来还想着过年前直捣京都的,如今夏制台和唐制台却都只是要合剿九州。轰完这一轮,回那九州!”
    别的不说,他是真的想去擒住劳什子天皇和什么攘夷大将军。
    本就是所谓天皇,若有合适的女儿,将来作为和王妃子是合适的,会让治理阻力小一些。
    最主要的是,薛翰他们之前在朝鲜寻得的一对姐妹花,听说陛下得了之后也颇为宠爱啊!
    他严世蕃岂能落于人后?
    第496章 四面皆敌
    在后来的许多日子里,朱载墀都记得:自己关于要去东瀛做国主的兴奋是从那一个晚上开始改变的。
    嘉靖二十三年,也就是改公元后的二三八五年腊月二十七。
    这一天夜里,父皇仍旧是在教他和两个哥哥治国之道,最后军情急报入宫,让父皇的神情凝重了起来。
    不多长的时间后,总理国务大臣杨慎及诸国务、新任军务总参谋毛伯温、郭勋、陆炳、崔元、余承业等重臣悉数入宫。
    而他和哥哥们也没有被吩咐先离开,而是坐在乾清宫正殿侧面的椅子上,听父皇和群臣商议军国大事。
    大殿之中燃着炭火,很温暖。
    但朱载墀的心却有些发凉。
    时隔十年后,北虏寇边。
    西起河套阴山口,东至宣宁大沙窝,蒙元有三路大军近五万骑。
    “是谓不征之国矣!百足之虫断而不蹶,北患未除,如今鞑子待王师深入到东瀛了,粮道阻且长,这只怕才刚开始!”
    当朝总理国务大臣情绪顿显不稳,不由得发了一句牢骚。
    朱载墀看了一眼父皇。
    区区被赶跑的鞑子,应该用不着这么紧张吧?如今东征,动的也只有蓟辽边军和京营、海师,河套、宣宁边军可是满编满员的。
    军务总参谋却凝重地说道:“臣也认为,这必定只是开始。俺答蛰伏十年有余,如今骤然出兵,边军哨骑及外察事厂竟未察觉,可见筹谋周密。不只北境,满速儿新逝,他儿子沙汗可不是聪明能稳住的主!”
    “朝鲜李氏身死国除,这消息经过了一年多,也传遍诸藩了。”黄佐也开了口,“怕就怕,这次俺答还串通了不少藩国一同生乱。订立公约后,数年转眼将至。能不能与我中国建交、将来命运如何……若是俺答巧舌如簧,未尝不会有人铤而走险。”
    朱载墀这下总算有些听明白了:原来是趁大明东征,煽动诸多藩国一起生事,想要大明就这样耗下去吗?
    杨慎斩钉截铁地说道:“大明虽富强,断不能再数面开战!如今之势,远征东瀛已有所获,最多再拿下那九州岛。该做好准备镇压诸藩,东瀛则徐徐图之!”
    乾清宫外,有风雪声。
    朱厚熜一直没有开口。
    这也不奇怪,战略上来考虑,大明既然已经开始劳师远征,此刻自然就是最好的机会。
    再富强的国家,也难以应对数条战线的困境。
    何况看俺答四万余大军却兵分三路的架势,显然也没准备当真能击败大明,无非牵制、消耗下去。
    倒像是做好了准备你进我就退、你守我就扰。
    当真要牵制消耗,寻常状态下只怕俺答更容易把自己先耗死。可如果大明还要应对东征军需,又四面起火呢?
    不论以什么名义,朝鲜李氏王朝终究是覆灭了,新的国主姓朱。琉球国虽是东瀛劫灭,如今国主也姓朱。那么其他诸藩,会怎么想?
    “传告诸边。”
    朱厚熜终于开了口:“先各守边堡,不可贪功追击。把如今形势明明白白地传下去,让他们知道,朝廷需要再看看诸藩动静再做决断。”
    毛伯温却皱了皱眉:“陛下,若是如此,只怕还有些边将当真会启衅。仗打起来了,军需可就不能断了。”
    杨慎只感觉头有点发晕,但他选择了先不开口,而是看着皇帝。
    朱厚熜只是看向郭勋他们那些五府重臣:“军改成效如何,能不能令行禁止,对如今诸边将来说,这一次就是考验了。不需要太久,俺答既然有了动静,如果真暗中说动了不少盟友,该是陆续会有动作才对。”
    “臣请陛下点将,允臣等各赴边区,稳住大局!”郭勋当即表态,哪怕他已经很老了。
    这下,顿时是诸将请命。
    这种架势,像是去压制底下边将不可轻动、只是先守住吗?
    去了会不会变成脱缰野马?
    朱厚熜却点了头:“好!除东南方向外,四府右都督各率五百京营标兵赴边区。”
    “陛下!”杨慎觉得不能不开口了,离座跪下,“陛下当明令各方!不是不可贪功追击,不是看诸藩动静再做决定!东征未毕之前,朝廷断不能再动哪一边!”
    朱厚熜摇了摇头:“不然!此前商议,本就是如何引蛇出洞,寻机根除北患。如今俺答以为有机可乘,这正好!朝鲜、东瀛,站稳了脚跟之后,明年再运送完一批军需,后面本就可以先以战养战自给自足了。用修担忧财计?”
    “粮食变不出来!若果真是诸藩齐动,边贸大减,民商恐怕也会乱起来。陛下难道忘了成国公、咸宁侯等人之事?”
    杨慎又变回了苦口婆心模样,希望朱厚熜慎重考虑。
    毕竟现在听皇帝的意思,他反倒想要将计就计了。
    朱载墀有些不知所措地听着:当真这样的话,莫非东征倭国的事只能做成一小半了?
    如果大明要应付陆上宿敌和其他藩国,确实必须左支右绌。
    “倭贼丧尽天良,北虏也心心念念中原沃土!此二者,皆中国必除之敌!”朱厚熜却异常坚定地说道,“如今要做的,是判明新形势,商议如何化危为机!大明,已非昔日之大明。若是狼狈争相为奸,倒好叫中国百姓知道,若非大明国富兵强,多少敌人想分而食之!”
    “陛下,若是一如数年前,诸藩也不至于人人自危啊!”
    朱厚熜这下眼神不对了,盯住了杨慎。
    乾清宫中的气氛压抑了起来。
    虽然杨慎一贯以敢于劝谏而出名,但这话可就是对皇帝这些年来坚持的大方向的质疑了。
    皇帝好像总是能够容忍他,但在这一点上,仍旧会如此吗?
    确实,以大明之强,若是现在不考虑去图谋诸藩,那就会安安稳稳地下去。边贸、宣交,天朝居中,诸藩臣服,大明怎么说也将有几十上百年的太平吧?
    一直不曾开口的严嵩这时说了话:“陛下,总辅为国事计,多年来都是勤勤恳恳从未懈怠。如今凶险陡现,总辅也非因当前之难,唯恐大明就此受战事所累,大好盛世落得个穷兵黩武的下场。总辅,陛下之谋国深远、雄图伟略,这些年来这些问题不也是已经商议过一遍又一遍了吗?如今何必要受边情所激,有此意气之语?”
    在皇帝和他实质上的宰相之间,严嵩俨然和事佬的模样。一面提醒皇帝,总辅也是极好的;一方面则提醒宰相,这里面的缘由不是早就商量过吗?你别发脾气了。
    可是作为“宰相”,能够在皇帝面前这样轻易发脾气吗?
    他说大好盛世落个穷兵黩武的下场,不是暗戳戳指责杨慎心里可能正在腹诽陛下穷兵黩武吗?
    黄佐不由得看了看严嵩:这老家伙……你莫非是觉得总辅大位近在眼前了?
    朱厚熜把目光从杨慎脸上收了回来,坐在御座上一言不发。
    哪怕深受他“新思想”的影响,这些平日里最熟悉他的重臣也不是能够尽然理解他诸多决断的必要性,至少是不理解有些决断的必要性。
    儿子就坐在旁边不远处,朱厚熜不能寄希望于他和他的儿子、孙子将来能够一以贯之去做成一些事情。
    比如说东瀛。
    这一次,虽然倭贼做出了屠灭琉球的事,但至今他们对中国,还没有表露出觊觎的心和实力。